《2022年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pdf(60页珍藏版)》请在工友文库上搜索。
1、15G5G 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20222022 年年版)版)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前言我国要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有必要进一步释放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 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市区、 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实现了“以建促用、建用结合”的良好局面。我国5G应用已覆盖工业、医疗、文旅、教育等2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不断走深向实。我国5G产业发展总体进展顺利,但仍面临行业赋能技术成熟度不高、5G应用配套支撑产业不成熟等问题。为此,5G应用产业方
2、阵(以下简称“5GAIA”)组织编写本指南,旨在推动5G应用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各中心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能力,解决5G应用与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推动5G应用从“试水试航”走向“扬帆远航”,促进5G商用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5G应用产业方阵分两批评选出26家5G创新中心,覆盖工业互联网、交通、医疗、农业、文旅等多个领域。5G创新中心以推进5G应用和产业发展为主线,开展5G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应用概念验证、5G垂直应用研究、前瞻技术突破、配套产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发挥创新孵化、成果对接、合作交流等核心作用,服务5G相关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
3、指南2目目录录前前言言.1一、一、5G AIA创新中心概述创新中心概述.41.1 创新中心的内涵创新中心的内涵. 41.2 创新中心的定位创新中心的定位. 41.3 创新中心的价值创新中心的价值. 41.4 创新中心的生态创新中心的生态. 5二、二、5G AIA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创新中心建设情况.62.1 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创新中心组织架构. 62.2 创新中心名录与布局创新中心名录与布局.62.3 创新中心测试情况创新中心测试情况. 9三、三、5G AIA创新中心介绍创新中心介绍及能力汇编及能力汇编.103.1 北京联通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103.2 电力电力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 1
4、13.3 腾讯腾讯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 133.4 佰才邦佰才邦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 153.5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5G开放实验开放实验室室.163.6 中国信通院中国信通院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183.7 鞍钢自动化精钢鞍钢自动化精钢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213.8 辽宁辽宁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233.9 上海上海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 243.10 苏州高铁新城苏州高铁新城5G车联网创新中心车联网创新中心. 27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33.11 浙江省浙江省5G产业联盟实验室产业联盟实验室.293.12 福
5、建移动福建移动5G融创中心融创中心.313.13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智慧智慧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323.14 海尔智研院海尔智研院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343.15 浪潮浪潮5G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创新实验室.353.16 5G智慧交通创新中心智慧交通创新中心.373.17 广东移动广东移动5G应用创新中心应用创新中心.383.18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5G联创中心重庆开放实验室联创中心重庆开放实验室.403.19 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413.20 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423.21 大湾区大湾区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
6、443.22 云南移动有色金属冶炼云南移动有色金属冶炼5G融合创新中心融合创新中心.453.23 电力电力5G融合创新实验室融合创新实验室.473.24 华为华为Cloud Open Labs.493.25 中兴通讯中兴通讯5G融合创新中心融合创新中心.513.26 苏州电信苏州电信5G应用创新中心应用创新中心.53四、四、5G AIA创新中心发展展望创新中心发展展望.554.1 持续打造协同融合的持续打造协同融合的5G应用创新平台应用创新平台.554.2 建设系统化、标准化、体系化的建设系统化、标准化、体系化的5G应用评测服务能力体系应用评测服务能力体系.554.3 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适
7、应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适应5G应用发展的服务机制应用发展的服务机制.554.4 紧跟紧跟5G应用发展趋势,做大做强创新中心队伍应用发展趋势,做大做强创新中心队伍.56创新中心联系方式创新中心联系方式.57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4一、一、5G AIA创新中心概述创新中心概述5G应用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2021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开展5G应用创新载体建设”的工作要求。5G应用产业方阵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为创建主体,推动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开展面向应用创新的技术和
8、产业服务,打造面向5G应用创新的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1.1 创新中心的内涵创新中心的内涵5GAIA创新中心以促进5G融合应用发展为目标,围绕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通过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培训推广和产业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和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构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和相关企业融通发展,促进5G产业创新发展。1.2 创新中心的定位创新中心的定位5GAIA创新中心贯彻落实国家推动5G加快发展,是为国内5G产业提供科研基础条件、研发5G创新应用、实施科技成果推广、服务行业企业的主要载体。交流合作:交流合作:推进5G与垂直领域行业各
9、方深度合作,开展交流培训;加强各地创新中心交流互动,共同提升行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水平。试点示范:试点示范:构建面向5G融合应用的创新中心体系;打造5G应用创新中心标杆示范项目。成果转化:成果转化:开展5G应用测试方法研究;输出5G应用测试规范和测试工具。产业服务产业服务:推进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产业对接等;各创新中心携手打通5G应用创新技术链。1.3 创新中心的价值创新中心的价值5GAIA创新中心作为5G应用产业方阵构建5G应用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具有5G领域应用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模式引领四大功能,实现汇聚产业需求、技术研发、设备集成、网络运营和应用研究等价值,对畅通5G应用推广关
10、键环节具有重要作用。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5通过建设5G应用创新中心,推动5G应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围绕5G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奠定5G应用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构建面向重点行业需求的应用测试验证能力,为行业应用提供技术验证、质量检测等服务;依托信息通信行业在5G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通5G应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协同推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打造5G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创新应用概念验证和5G垂直应用研究研发等一系列工作,并提供配套的产业服务;创新中心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可不断促进供
11、需对接、技术革新、知识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并深化5G应用融合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5G应用产业生态,不断为5G商用注入活力,有效推进我国5G产业发展。1.4 创新中心的生态创新中心的生态5G AIA创新中心建设以“合作共享、融合创新、推动生态、赋能产业”为核心,构建跨界共赢的5G生态圈。开展以下四方面合作:行业企业合作行业企业合作:通过创新中心资源平台,汇聚5G行业各方资源,对接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对5G应用的需求,开展行业企业合作和引进行业创新资源。产业链协作产业链协作: 依托基础研究平台及生态资源, 开展产学研合作、 5G应用研究,为上下游企业提供5G产业服务。行业应用
12、测试行业应用测试: 由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通过搭建5G应用测试环境, 提供5G行业产品的测试及技术验证服务。5G网络服务:网络服务:依托5G网络资源(公网、专网)优势,向全社会开放共享5G网络资源。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6二、二、5G AIA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创新中心建设情况2.1 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创新中心组织架构5G应用产业方阵的目标是促进我国5G应用产业创新发展,“创新”是5G应用产业方阵的动力,以创新促进我国5G应用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5G应用产业方阵设置产业推进工作组、行业应用工作组和投融资工作组。产业推进工作组下设5G创新中心子组创新中心子组、网络质量研究子组、
13、规模复制子组、5G个人应用推进组和商业实践推进项目组。创新中心子组组织架构图创新中心子组组织架构图2.2 创新中心名录与布局创新中心名录与布局2020年和2021年,5G应用产业方阵分两批共评定创新中心26家,覆盖基础电信企业、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应用开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投资服务机构及孵化器和产业联盟等单位和机构。聚焦行业应用、网络能力、产品服务和产业服务创新,覆盖交通、电力、钢铁、制造、云游戏和通用产品等领域。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75GAIA创新中心省级分布及数量创新中心省级分布及数量5GAIA创新中心主体分布创新中心主体分布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8创新中心名录
14、(排名不分先后)5G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名录(分布明细)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名录(分布明细)序号序号创新中心名称创新中心名称创新中心牵头创新中心牵头/ /依托申报单位依托申报单位所在城市所在城市1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京市2电力5G创新中心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信通研究院北京市3腾讯5G创新中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市4佰才邦开放5G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5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5G开放实验室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市6中国信通院5G创新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7精钢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鞍钢集团自动化
15、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8辽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9上海G创新中心上海跨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10苏州高铁新城5G车联网创新中心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11浙江省5G产业联盟实验室浙江省5G产业联盟浙江省杭州市12福建移动5G融创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州市13智慧5G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山东省济南市14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15工业互联网“5G+”创新中心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165G智慧交通创新中心中交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17广东省5G
16、应用创新中心中国移动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18中国移动 5G 联创中心重庆开放实验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市19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20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21云南移动有色金属冶炼5G融合创新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22电力5G融合创新实验室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3大湾区5G创新中心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广东省深圳市24Cloud Open Labs华为广东省东莞市25中兴通讯5G融合创新中心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6苏州电信5G应用创新中心
17、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江苏省苏州市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92.3 创新中心测试情况创新中心测试情况2021年,5GAIA创新中心支撑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测试服务工作。9家创新中心免费为标杆赛道项目进行测试,参加测试项目173个,聚焦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园区、车联网、智慧城市、电力、港口等领域。5GAIA创新中心测试项目场景分布创新中心测试项目场景分布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0三、三、5G AIA创新中心介绍创新中心介绍及能力汇编及能力汇编3.1 北京联通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由北京联通政企BG牵头,联合网络部、网优中心、交付中心、
18、产业互联网中心等多部门共同组建,致力于打造5G网络能力创新、孵化各行业应用5G产品、探索实践5G全新商业模式、聚合产业圈生态能力,共同推动北京5G产业发展。自成立以来,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成绩斐然。在网络能力研究方面,北京联通重点研究网络能力创新,打造5G专网、5GMEC、5G切片等多种网络能力产品,服务于各行各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积极探索各行业应用,从市场洞察到打造应用、推广应用、落地应用,中心实现了各行业多个重点应用的打造与落地。完成了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重点领域的行业深耕,打造了世园会5G急救车、三一重工5G专网等多个标杆项目。在生态运营方面,中心负责运营中国联通5G创新
19、联盟(北京),联合行业团队与合作伙伴共同孵化探索5G行业应用场景,目前联盟成员已达200余家。同时,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已完成5G物联网终端实验室及5G精品环境实验区的打造,立足于5G终端检测、数据传输、信息安全测评及应用能力测试。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采取“1+3+N”的运营模式,即1个运营板块3个实验板块N个合作实验室,其中在北京联通政企BG总部设立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运营中心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南大街6号中国联通大楼。3个实验版块,分别为5G物联网实验室、5G精品环境实验区、5G行业应用实验室。同时与三一重工、大唐网络、北京邮电大学等拥有多个5G联合实验室。北京联通北京联通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
20、5G行业应用实验室和行业应用实验室和5G物联网实验室图物联网实验室图目前具备如下测试能力:1、具备完善的5G网络环境,具备5GNSA、SA核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1心网至实验室的多条中继专线供测试使用,具备IPv6专线测试能力;2、具备 5G终端、CPE或模组等,5G应用测试能力,能够对外提供相应服务;3、具备综测仪,扫频仪,高精度功率仪等专业测试系统;4、具备联通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及各类行业应用平台等,能够实现基于5G网络环境下的终端检测、数据传输、网络测试等。3.2 电力电力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电力5G创新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北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内、西城区
21、庄胜广场办公楼内,创新中心工作场地面积有近1600平方米,其中科研、测试场地1500平方米,前厅及接待区总面积98.85,具有完备办公条件和设施。电力5G创新中心作为国网信产集团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力行业5G应用方案智库、5G及6G新产品孵化、国内外5G创新合作的任务。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信通研究院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信通研究院基于基于5Gin Box共建共享网络的智慧变电站融合解决方案共建共享网络的智慧变电站融合解决方案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2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电力5G创新中心实验室环境成熟,配备配网差动保护、配电、用电信息采集、安监管控等业务终端
22、,5G白盒一体化基站、电力通信终端、5G网联无人机、电力AR巡检设备、移动式5G布控球、Pre-5G D2D通信终端等通信设备和产品,以及频谱仪、信号发生器、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已建成业务仿真场景、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场景、设备检测等实验环境,具备业务仿真、5G网络质量评测、通信终端及设备检测、电磁兼容检测等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实验室提供了一套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5G通信终端和白盒一体化基站的5G通信测试平台,通过搭载专业的测试仪表和测试分析软件,可对5G网络技术架构开展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应用层的性能测试验证。该5G通信测试平台具备典型电力业务指标的评测能力,可以针对
23、不同电力业务(配网差动保护、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电站等)的需求,对5G网络承载多种典型电力业务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能力进行验证,并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构建了一套在电力行业领先的5G端到端整体测试验证服务平台体系。工作成绩工作成绩:电力5G创新中心面向5G“新基建”“能源互联网”已在山东、福建、上海、四川、山西、甘肃等多个省市公司现场开展电力5G网络建设,支撑国家电网各网省公司开展5G现场实施应用。已搭建包含核心网、基站、MEC、终端在内的完整电力5G通信及业务网络, 首次实现电力5G白盒化基站现场试点,首次实现BBU与EdgeUPF单设备紧凑部署,首次实现Edge U
24、PF与MEC电力应用系统单设备紧凑部署;自研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先后完成了5G分布式电源、5G负荷控制、5G配网差动保护、5G智慧巡检无人机/机器人巡检、5G移动作业、5G智慧安防、电力应急通信与集群调度等试点现场验证工作,为后续5G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愿景:发展愿景:未来,创新中心将不断努力,通过与5G运营商、设备商、电力公司紧密合作,探索5G在电力行业应用的新模式。基于变电站、开闭所等站址资源建设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治电力5G基站,融合5G和北斗实现全时空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多站融合”5G电
25、力行业解决方案,助力打造基于5G的“云网边端芯智链”全产业链业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3务体系,推动5G“新基建”、“能源互联网”的战略实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3.3 腾讯腾讯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腾讯5G创新实验室在北京、深圳和上海有办公场地和实验场所;有较充足的运营经费;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运行良好;拥有百人运营团队。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具备完善的 5G 网络环境、5G终端、CPE或模组等5G应用测试能力,能够对外提供云游戏服务。与AMD、Intel、Nvidia、雷蛇、Unity、高通等业务相关公司有合作, 能够协调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应用研究, 具备5
26、G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培训及推广的能力。应用研究:应用研究:1、5G远程控制:面向5G核心的自动驾驶远程接入、高危/恶劣环境远程作业应用场景,推出商用的5G远程控制产品腾讯云无界。腾讯云无界基于腾讯21年来在网络与实时音视频上的深度积累,融合5G专网边缘计算和车辆底盘控制等技术,进行深度跨层优化,将行业先前约300ms的视频画面时延水平,降低到约100ms,并具备抗30%+丢包和抗30ms+网络抖动的能力,有力推进了远程驾驶从概念走向实际生产落地,已在矿山、港口、乘用车等领域多项落地(三一重装、三一海洋重工、伯镭智能等)。目前,相关核心技术曾获中国专利金奖,并在CCSA、3GGP、5GAA等国内
27、外标准组织牵头立项。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42、 5G电竞专网: 联合运营商(中国电信等) 开展轻量级5G电竞专网的研究,并联合发布5G电竞专网解决方案。 该方案基于5G+WiFi双发选收技术方案, 不仅将网络部署时间从传统方案的数周甚至数月缩短到数小时以内, 还针对电竞场景进行深度优化,兼具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同时具备出色的网络隔离能力,防止外界干扰,保障赛事质量。 该方案目前已在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和QQ飞车S联赛中落地,支撑了超百场职业比赛的稳定进行。该方案具有灵活便携、快速开通、自助服务等优势,已经在工业互联网、能源、媒体制作等更多领域进行推广。网络研究网络研究:面向5G网络的高可
28、靠场景,推出支持无线、移动网络的多网聚合专线产品。多网聚合专线基于多路径流量聚合,空口QoS加速,互联网专线,音视频跨层协议优化等技术能力, 实现了从终端空口核心网骨干网的全链路加速能力。 解决了无线网络覆盖差、 拥塞、 抖动等问题。 为手机游戏视频应用、音视频终端、会议终端、车载终端等应用场景和行业场景提供了稳定、安全、边界线的无线网络接入能力。工作成绩:工作成绩:目前已完成了5G电竞专网、腾讯云无界(5G远程控制)、多网聚合专线等5G行业应用的研究、研发和测试验证工作,并开展商用推广。面向产业生态建设,成立腾讯云We5G生态合作计划,作为首个互联网厂商深度参与“绽放杯”5G应用创新大赛,主
29、办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创新大赛智慧生活专题赛,共征集525个项目,其中2个优秀项目获得总决赛一等奖。发展愿景:发展愿景:未来实验室将不断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5G应用验证、创新及展示的综合平台,持续夯实5G行业应用服务能力体系,不断扩展验证测试应用的领域,同时打造实验室验证测试团队的专业能力。联合行业的头部伙伴,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5G技术以及行业应用先进技术的创新突破,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5助力国家5G发展战略以及数字化转型目标。3.4 佰才邦佰才邦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牵头设立的5G应用产业方阵发布创新中心评定名单,并
30、在重庆举行授牌仪式,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开放5G技术创新中心成功上榜。全国共20家5G创新中心入选,包括智慧交通、医疗、农业、文旅、通信等各个领域。佰才邦勇于探索和技术创新,并融合ICT技术,携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共同发布业界首个4G/5G双模基站白盒参考设计。 联合国际知名公司开发5G加速卡,5G毫米波基站,以及开发全部采用国有器件的国产化5G基站,丰富了5G行业的基站形态,推动产业向多元化和开放化前进。同时采用硬件产品白盒化、软件接口开放化的理念,为通信行业的新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为降低通信运营商的设备采购成本奠定了基础。佰才邦与时俱进结合边缘计算,与广达、亚信、联想、腾讯、网宿等公司深
31、度合作,发力5G垂直行业,实现了福耀玻璃、协和医院等智慧行业相关的创新应用。放眼未来,佰才邦联合相关国家科技院所、运营商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推动天地一体化通信技术研发和项目落地,将5G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佰才邦利用现有的办公地点、研发团队、资金力量以及在5G方向的技术积累,打造了5G创新中心,涵盖网络基础设施、移动手持终端和设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6备、软件、应用程序各个方面,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5G芯片技术,具备5G终端、CPE或模组等5G应用测试能力,旨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完善的5G网络环境,能够对外提供相应服务的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服务能力:佰才邦5G创
32、新中心拥有自主研发的5G开放型测试平台,支持5G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互通测试。拥有终端、仪表、基站、核心网等全系统、端到端的5G验证平台,构建了业内领先的5G端到端测试验证服务体系。工作成绩工作成绩: 佰才邦已与运营商研究院合作, 对基于多样化的通用型硬件的5G基站的CPRI接口、5G基本功能、5G基站性能进行了所有测试条目的测试,并在也在商用网中进行了验证。同时,佰才邦秉承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拓展5G测试平台的范围,完成并演示了构建在虚拟化平台上的基于容器的云基站、RIC基本功能等测试条目的验证。后续,佰才邦会继续创新探索,计划在基于虚机或容器的工业基站领域持续探索、测试、验证。3.5 中国电信
33、中国电信5G开放实验开放实验室室中国电信5G开放实验室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中国电信研究院内, 创新中心工作场地面积有近1500平方米, 其中科研、 测试场地1300平方米,办公场地近200平方米,具有完备办公条件和设施。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是依托中国电信研究院完善、全面、业内领先的各类研究基础资源、基础设施以及测试验证测试服务能力,打造了“5G行业专网+AI+云边端”融合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同时还结合中国电信的网络、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优势以及云网优势,并以运营商内外部智能化应用为依托,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业内领先的5G+行业应用创新以及验证测试服务基础环境。电信研究院全景图电信研
34、究院全景图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75G行业专网行业专网+AI+云云边端一体化环境边端一体化环境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实验室自主研发的5G典型应用评测平台,平台支持多形态灵活部署测试模式;快速打通测试接口;可完成对5G应用的功能、性能以及安全测试;平台测试效率高,具备典型应用指标的测试能力,结合一体化5G行业专网环境以及专业的测试仪器仪表,可完成应用即5G终端的时延、抖动、丢包和吞吐等2-7层的测试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业内领先的5G典型业务端到端的测试验证服务体系。工作成绩:工作成绩:实验室在成立伊始,就积极承接中国电信及合作伙伴的5G业务及设备的验证测试,目前已完成了中国电信云会议、云
35、监控、云直播等业务,以及5G CPE、WiFi6网关、工业边缘智能网关的测试验证工作。从2020年到2021年连续两年为“绽放杯”5G应用创新大赛中,5G开放实验室为参赛的40余家单位的70余项5G应用做了验证测试;同时实验室联合行业伙伴积极开展前瞻性的网络技术以及5G行业应用创新技术的研究,先后完成了确定性网络技术的验证评测,以及运营商首个5G智能拣选机器人的行解方案研发验证。发展愿景:发展愿景:未来实验室将不断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5G应用验证、创新及展示的综合平台,持续夯实5G行业应用服务能力体系,不断扩展验证测试应用的领域,同时打造实验室验证测试团队的专业能力。联合行业的头部
36、伙伴,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5G技术以及行业应用先进技术的创新突破,助力国家5G发展战略以及数字化转型目标。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83.6 中国信通院中国信通院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5G 创新中心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以下简称 “信通院”)设立,并依托信通院在5G领域的优势资源,开展创新应用概念验证和5G垂直应用研究、研发等一系列工作,并提供配套的产业服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创新中心地点包括中国信通院学院路办公区(花园北路52号)、阜成门办公区(南礼士路甲36号华远大厦C座)、翠湖办公区(温泉镇高里掌路一号院21号楼) 、 杭州未来科技城办公区
37、(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 。(一)学院路(一)学院路5G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学院路 5G 创新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2号,实验室环境支持网络、终端、应用全系统测试。实验室具有华为、中兴、大唐等主流设备厂商的5G核心网及接入网(5G基站、5G室内分布式系统)设备,构建了覆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全部5G频段且自主可控的实验室5G网络环境,能够灵活配置各种行业虚拟专网网络模板;同时,实验室具备完善的5G行业应用网络/终端/模组/芯片检测评估体系及完备的测试仪表,满足5G行业网络/终端/模组/芯片的测试需求; 实验室具有行业现场
38、环境仿真模拟能力,可在实验室环境中重建钢铁、制造、矿山等行业现场模拟测试环境,减少行业企业现场调测成本。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19全运营商全设备商全运营商全设备商5G实验室网络环境实验室网络环境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实验室具备网络设备测试和5G关键技术验证能力,可为设备商、运营商、行业应用企业等提供关键技术验证、网络设备测试、行业建网策略研究等服务;实验室具有完备的行业终端测试服务能力,可提供终端/模组/芯片的标准符合性测试、产品调测及检测、产品选型等服务,并基于实验室行业现场环境仿真模拟能力,提供行业5G终端及业务测试能力;实验室具备自主可控的5G网络环境,可面向运营商、设备商、垂直行业企
39、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研发调优、测试评估、选型指导等技术与检测服务。工作业绩:工作业绩:实验室目前已为行业企业提供5G行业虚拟专网关键技术功能及性能测试,并为26家终端/模组/芯片企业提供50余款产品的功能性能优化、故障定位和产品检测等服务,为电力客户提供了4款电力5G终端产品的选型测试。(二)(二)翠湖翠湖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信通院翠湖5G创新中心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内,创新中心具备完整的5G核心网及接入网(5G基站、5G室内分布式系统)设备等网络基础能力和无线信道仿真器和卫星信号仿真器等仿真测试能力,支持5G网络、终端、应用全系统测试及5G应
40、用体验。服务能力:服务能力:翠湖5G创新中心以技术研发、应用创新、产业服务、测试服务和资源对接为五大主要服务方向。在技术研发方面,聚焦5G应用共性技术,同时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服务。应用创新方面,推动 5G 融合应用创新发展,赋能各行业数字转型升级。产业服务方面,特打造面向 5G 产业链供需对接的“5G应用仓库”,实现5G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供需信息的有效沟通。测试服务方面,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具备完备的5G网络环境和5G手机、CPE、模组等测试终端,视频用户体验评估系统,提供专业的5G网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20络质量检测和应用测试评估服务。工作业绩:工作业绩:目
41、前,创新中心已开发“5G云测”APP,基于“APP+云平台”方式部署,实现对5G等无线网络质量测试能力,这款测速应用不仅能够详细测试5G移动网络的上传速度、下载速度、时延、抖动、丢包率信息,也支持4G、WiFi网络的测试,可面向社会作为公共众测平台。同时,创新中心自主开发的一系列5G发展监测、资源对接类、网络质量监测等平台,将有力支撑政府5G监管相关工作,促进国内5G高速高质发展。5G 云测平台云测平台5G 发展监测平台发展监测平台(三)未来科技城(三)未来科技城5G开放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平台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未来科技城5G开放实验平台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5G创新园,总面积400平方米,是由
4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中国移动和浙江大学共同支持并联合打造的高端创新型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具备完整的5G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21网络环境,并搭建了5G+车联网、5G+超高清视频、5G+机器视觉等行业应用平台,具备5G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标准制定、解决方案创新、评测体系建立等能力。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基于实验平台网络环境及平台基础,可提供面向超高清视频、无人驾驶、机器视觉、AR/VR等5G融合应用场景的检测评估、研发支撑、承载策略测试及咨询等服务,为终端、芯片、模组等企业提供网络连通性测试服务,为行业客户、解决方案供应商、运营商等提供多场景、室内外的5G应用解决方案孵化验证环境
43、以及评测、培训、咨询等服务。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截至目前,实验平台已为“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浙江省内30余家参赛企业提供应用评测服务, 并为芯片、 终端、 无车人、 解决方案企业、设备商、运营商等企业提供研发调测及测试服务。3.7 鞍钢自动化精钢鞍钢自动化精钢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鞍钢自动化精钢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鞍山市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22高新区,创新中心工作场地面积有近1000平方米,其中科研、测试场地800平方米,办公场地近200平方米,具有完备办公条件和设施。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环境环境:创新中心是依托鞍钢集团完善、全面、业内领先钢
44、铁行业优势,打造了“5G行业专网+AI+云边端”融合的一体化创新中心。同时还联合中国移动辽宁分公司和辽宁科技大学网络优势和研发优势, 并以鞍钢集团内部智能化应用为依托,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业内领先的5G+钢铁行业应用创新应用的基础环境。鞍钢自动化公司全景图5G 虚拟企业专网运营平台(边缘计算管理虚拟企业专网运营平台(边缘计算管理+切片管理)切片管理)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创新中心自主研发了基于5G+边缘计算MEC+协同冶炼云平台,构建5G基站和边缘计算MEC平台,为企业提供5G企业虚拟专用网络,并基于园区各类设备设施搭建面向5G+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制造网络, 推动5G技术与工业网络、工业设备、工业软件
45、、控制系统的融合,打造全国领先的5G+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工作成绩工作成绩:创新中心在成立伊始,就与众多行业领先合作伙伴在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成功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2019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23年10月携手中兴通讯和辽宁移动,通过移动边缘计算MEC本地分流和网络切片技术为机器上视觉带钢表面质量检测打造了5G虚拟专网,为前置服务器与后台精钢云的各类通信业务提供移动级的QOS保障,确保业务所需网络资源,并大幅降低端到端时延。基于5G的机器视觉皮带通廊安全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结合,通过视觉分析给出控制建议,实现整体自动化,保障设备运行期间的安
46、全和稳定。通过现场采集的图片分析,误检从9204张减少到15张,未出现漏检图片,检测准确率为99.99%以上,非正常工作召回率100%。2020年5月携手中国移动,在攀钢集团攀枝花生产基地部署UPFMEC设备,建成攀枝花生产基地5G专网,实现数据本地卸载和应用安全隔离,并在股份公司钒氮合金产线进行了5G应用实践。发展愿景发展愿景:未来创新中心将不断努力,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为钢铁行业领先的5G应用验证、创新及展示的综合平台,持续夯实5G+工业互联网钢铁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不断扩展验证应用场景,同时打造创新中心专业化团队的创新能力。联合行业的头部伙伴,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5G技术以及行业应用先进技术
47、的创新突破,助力国家5G发展战略以及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目标。3.8 辽宁辽宁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辽宁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沈阳计算所为依托单位。为助力创新中心建设,2021年1月辽宁移动成立“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工作场地面积200平方米,其中两个测试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沈阳计算创新中心工作场地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科研、测试和验证环境1300平方米,具有完备的办公条件和设施。创新中心环境建设创新中心环境建设: 依托辽宁移动5G+垂直行业方面的
48、资源, 结合数据中心、边缘计算、5G专网、9one平台等优势,构建了9大行业18个细分行业的应用创新环境;沈阳计算工作区域实现了5G信号的覆盖,支持NSA/SA双模、网络分片能力,部署了MEC边缘计算服务器,具备UPF下沉的行业虚拟专网能力,并具备生产线、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数控系统、数字孪生、分布式能源、智慧电网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24等方面的研发、测试和验证环境。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创新中心在5G+智能制造和5G+智慧能源的开发、验证和应用方面, 提供基础环境支撑和技术支撑, 致力于面向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行业的研发、测试和验证能力建设,以及5G应用解决方案。创新中心既能支撑创新
49、中心及依托单位的行业应用开发,也具备支撑合作单位的开发支撑和联合开发能力,和面向第三方提供5G+智能制造和5G+智慧能源行业应用的测试和验证服务能力。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创新中心利用5G网络通信基础,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采用5G虚拟电厂技术,助力工业用能用户、新能源企业与电网调度、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之间的互通,实现可控负荷、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电动汽车、智慧园区等分布式能源的聚合和协调控制。开展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孪生系统建设,进行系统运行的预测试维护和高效能源利用策略优化。未来展望未来展望:进一步发挥三方共建的优势,形成全面的资源共享,构建完善的开发、测试和验证环境,
50、针对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行业,推动5G相关技术在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开发、测试和验证的全面服务,推动辽沈地区5G应用发展和合作生态建设,带动地区工业产业升级。3.9 上海上海5G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上海5G创新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于2019年7月份在金桥5G生态城挂牌成立,拥有独立办公、研发、培训基地,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涵盖创新中心产业拓展、研发测试及创新中心展厅。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是依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型5G终端、中国电信的5G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指南25网络基础设施及运营团队、上海跨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5G应用打造的5G端到端应用验证及展示服务平台。推动5G应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