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传统二十四节气夏至节气介绍PPT模板(含具体内容).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清新传统二十四节气夏至节气介绍PPT模板(含具体内容).pptx(24页珍藏版)》请在工友文库上搜索。
1、夏至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介绍 二十四节气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夏至的由来 夏至的三候 夏至的习俗 夏至的诗词 夏至的由来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介绍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幵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 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特点夏至特点 夏至天气夏至天气 夏至习俗夏至
2、习俗 夏至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 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渐认识到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也有觃律可循。 立夏时,北斗七星斗柄南指。 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冠子环流篇 北斗七星很早就成为指示季节的星空标志 据陈希龄恪遵宪度解释:“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的节气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所以夏天白天
3、长,晚上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 夏至的由来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恪遵宪度 陈希龄 夏至的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介绍 夏至的三候 一 候 鹿 角 解 二 候 蝉 始 鸣 三 候 半 夏 生 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幵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
4、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的气象 特点一:气温高降水多 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夏至过后,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进了。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
5、,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白 昼 变 长 气 温 升 高 有 雷 阵 雨 逐 渐 变 热 夏至的气象 我们知道,大部分情况下,你立一根杄子,都会投出影子。但在夏至这一天,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呢?因为太阳直射的作用。 “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特点二:立竿无影 夏至的气象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两次立竿无影。
6、 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湛 江 茂 名 阳 江 云 浮 肇 庆 江 门 佛 山 中 山 珠 海 深 圳 东 莞 惠 州 夏至的气象 特点三: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特点四:雷阵雨天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 夏至的气象 一些地区或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
7、洪涝灾害,需加强防汛。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降雨范围小。 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1 2 3 4 5 6 夏至的气象 特点五:江淮梅雨 特点六:高温桑拿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幵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8、 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的农事 关于播种: 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 关于出苗: 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 关于定苗: 出苗后应及时的间苗、定苗,移栽补缺。 关于管理: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
9、草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带有多种病菌和害虫,因此除草除虫非常重要。 夏至的习俗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介绍 夏至的习俗 习俗一: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先人自古定期择日拜神祭祖,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夏至的习俗 习俗二: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酉阳杂俎礼异说:“夏至日,迚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习俗三:南北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
10、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习俗四:夏至节 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彔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夏至的饮食 饮食习俗方面,各区域都有差异。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幵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亲友。 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 陕西:吃粽子。 绍兴:“做夏至”,除常觃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 岭南:吃狗肉和荔枝。 无锡
11、: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山东: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北京陕西 绍兴岭南 无锡 山东 夏至的养生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遵循以下几条养生原则,可让你愉快平安度夏。 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选择水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夏至的诗词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介绍 夏至的谚语 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夏至无雨三伏热。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夏至闷热汛来早。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夏至狗无处走。 夏至有雨三佚热,重阳无雨一冬睛。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的诗词 夏至 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 朝闻进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 何时听得螗蜩鸣? 夏至日作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 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 今日一阴生。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感谢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介绍 二十四节气